在逮捕前置审查阶段,律师应着重向检察院提交不予批准逮捕的法律意见书,重点围绕当事人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展开论证。对于企业实际控制人或技术负责人,可提出其对企业后续整改和事故善后处理具有不可替代作用,采取取保候审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的发生。此时需要收集企业工商登记资料、岗位职责说明等证明当事人社会危险性的材料。
案件进入侦查阶段后,律师的工作重点是全面查阅、复制案卷材料,特别是事故技术鉴定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。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往往涉及多份专业报告,律师需要协同技术专家对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进行审查,注意发现鉴定程序或实体上的瑕疵。同时要重点审查当事人陈述与客观证据的吻合度,以及是否存在违反《刑事诉讼法》关于证据收集规定的行为。
审查起诉阶段是辩护的关键期,律师应积极与检察官沟通,提交不起诉或变更强制措施的法律意见。对于情节轻微或证据不足的案件,可提出不起诉建议;对于事实清楚但责任划分存在争议的案件,可建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。此时需要重点审查事故直接损失的计算标准、因果关系认定是否准确,以及是否存在意外事件或不可抗力因素。
审判阶段的辩护工作要围绕证据质证和量刑辩护展开。律师应当申请鉴定人、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作证,对事故鉴定意见进行专业质证。在量刑方面,要重点收集当事人积极赔偿、取得被害人谅解、主动整改安全隐患等从宽处罚证据。对于可能判处实刑的案件,要着重论证适用缓刑的社会效果,特别是当事人对企业安全生产整改的重要价值。
最后律师还需重视判决后的相关工作,包括是否提起上诉的法律评估,以及刑罚执行阶段可能涉及的减刑、假释等法律程序的提前准备。整个辩护过程要始终把握重大责任事故案件的特点,将技术性辩护与法律性辩护有机结合,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。
显示全部
收起